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駕駛的浪潮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連接器,正成為行業高壓化和智能化發展的關鍵。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200萬輛,而每輛智能汽車需搭載 800-1000個連接器,帶動市場規模快速擴容。
然而,這一領域的核心市場長期被泰科、安波福、矢崎等國外大廠占據,國內本土企業要如何向高端市場轉型?
為此,《國際線纜與連接》深度對話本土連接器廠商精益達電子總經理達永恒,探討在這場變革中,精益達是如何以三電系統破局、高速連接器突圍、國產替代立身,成為本土企業的標桿。
01 | 行業困局:連接器的“隱形戰場”
根據Bishop&Associates報告,2024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市場規模達到280億美元,增幅為12.1%。
在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和智能駕駛的傳感器網絡中,連接器如同人體的“神經網絡”,承擔著電力傳輸與信號交互的核心功能。然而,這一領域的“卡脖子”問題觸目驚心:
技術壁壘高:高速高頻連接器涉及材料學、電磁兼容、精密加工等復合技術,國際巨頭通過專利墻封鎖關鍵技術;
驗證周期長:車規級連接器需通過振動、高低溫、鹽霧等160余項測試,高端車企對國產產品信任度較低;
供應鏈風險:風險疊加將導致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關鍵連接器供應上存在明顯的脆弱性,亟需建立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
精益達身處其中,雖在年初遭遇日系主力客戶銷售波動的沖擊,致使上半年經營數據承壓下行,但迅速調整戰略。精益達積極開拓細分應用領域業務,聚焦汽車攝像頭連接器防水技術及智能線束的鉆研。
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精益達已成功與部分行業頭部品牌企業達成合作,批量供應防水SMB插頭和線束。此外,精益達還與車載雷達感應器領域的領軍企業開啟初步合作,預計不久后將正式進入量產供應商序列。
而在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應用領域,達永恒透露,精益達早在2021便助力某頭部企業攻克DM-I量產模具及注塑成形技術難題,此后持續在穿缸連接器及大電流感應器方面深耕,為一線供應商代工眾多量產產品,不斷鞏固自身在該領域的地位。
02 | 市場差異化:押注智能駕駛“增量蛋糕”
隨著智能駕駛的普及,汽車對數據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智能線束能夠確保車輛在復雜的駕駛環境下,實現各個系統間的高效協同運作。
在數據傳輸能力上,相比傳統線束,智能線束能以更高的速率傳輸大量數據,滿足智能駕駛中傳感器數據、圖像信息等的快速處理需求,提升駕駛安全性和系統響應速度。
同時,智能線束具備自我診斷和故障預警功能。通過內置的傳感器和監測模塊,它可以實時監測線路狀態,一旦發現異常,能及時發出警報并定位故障點,大大降低維修成本。
當汽車從“功能機”升級為“移動智能終端”,激光雷達、攝像頭、域控制器等設備的大量搭載,使單車數據傳輸速率從百Mbps級躍升至Gbps級。
以以太網為例,其車載應用從100Mbps基礎版升級至10Gbps高速版,推動連接器向高頻化、低延遲方向進化。達永恒認為,鑒于以太網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和未來以太網都是汽車連接線束的重中之重。
精益達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聚焦細分領域展開差異化布局。
以汽車攝像頭防水SMB插頭線材領域為例,精益達憑借不斷嘗試和技術攻關,市場成熟防水工藝,使產品防水等級達到IP69K,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汽車雷達感應器生產領域,精益達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精度和可靠性,與幾家車企一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但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盡管智能線束領域潛力巨大,其競爭也異常激烈。
國外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和成熟的技術體系,在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本土企業又該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實現國產化替代?
03 | 國產化趨勢:從追隨者到同行者的跨越
長期以來,全球汽車連接器市場被泰科、安波福、矢崎等海外巨頭所主導,國內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低。
相對于國外巨頭,國內目前連接器行業廠家比較難以得到車廠青睞。“因為存在巨大的體量差異、成熟度差異,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奮起直追去奮斗的”,達永恒解釋道。
以前面所提到的以太網連接器/線束為例,達永恒認為目前國內以太網連接器與國外同行存在應用范圍參差不齊、車廠短時間內難以替代的問題。國外企業憑借先入為主的優勢,與車廠深度綁定,而國內企業在應用范圍和車廠認可度上稍顯遜色。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以及本土供應鏈安全意識的日益增強,國產化趨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面對這個機遇,精益達在規避專利風險的同時,投入了大量精力開展驗證工作,力求憑借成熟穩定的工藝,逐步打開國內車廠市場。
為此,精益達已聯合其他企業,在臺灣、東南亞、中亞等地的車廠進行小批量試裝生產,并獲得成功。這不僅證明了其技術的可行性,也為國內智能線束的廣泛應用積累了寶貴經驗。
當前,國內替代汽車連接器已經趨于穩定,而鑒于車企對市場爭奪的激烈內卷,利潤率大幅下降,未來競爭可預見是殘酷而激烈的。達永恒認為,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部分企業出局是必然的。
小結
從三電系統產品布局中攻克高壓連接器技術難題,到智能化線束領域實現高速連接技術突破,再到國產化趨勢中精準定位、建立競爭優勢,精益達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崛起。
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駕駛的時代風口下,精益達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千億級汽車連接器市場中不斷拓展版圖。
展望新的一年,精益達在市場布局方面目標明確、規劃清晰,達永恒談到了以下四點:
1、在國產FAKRA第四代全拉伸模具開發及量產上發力,致力于打破進口連接器的壟斷局面;
2、加大在汽車攝像頭防水SMB插頭線材方面的投入,為一線供應商提供優質的ODM及 OEM 服務;
3、全力鞏固在汽車雷達感應器生產領域的供應商資格,為后續量產筑牢根基;
4、積極開展國產車載以太網、HSL、USB、MINIFAKRA高速連接器的專利研發工作,提升服務一線供應商的能力。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深度重塑,像精益達這樣的本土企業,正逐漸成長為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有望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大放異彩,書寫更多屬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輝煌篇章。
——信息來自:國際線纜與連接